中央社 文:鄭景雯/攝影:吳家昇

商業化就不是藝術?顧得了藝術就不會有商機?「AM創意」和「天作之合」並不這麼想

營運表演分頭負責 夫妻絕佳組合

8月的太陽熱辣得狠, AM創意策略長賴建沅、執行長林奕君頂著豔陽,跟著團隊成員緊盯著遠從韓國運來台的2大貨櫃,儘管身上的汗滴個不停,夫妻倆也要親自看著他們的「家當」安全下莊。

賴建沅、林奕君是兩個孩子的爸媽,也是AM創意的核心人物,夫妻倆一個學經營管理、一個學表演藝術,兩人一起工作有如左腦與右腦的結合,在文化圈是不可多得的絕佳組合。這天他們在景美文山劇場把木箱一一拆開,賴建沅興奮地說,「好像小時候在拆玩具一樣,只是這次的玩具更大。」

賴建沅口中的玩具,是幾個月前AM創意向韓國製作公司Cultrue Holic訂製的大型恐龍偶,最大的恐龍高達2.5公尺,9月將在台韓首次共製的音樂劇《恐龍復活了!》中文版登場,這齣音樂劇2016年在韓國首演,至今已經演出超過100場,還被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評選為韓國最佳家庭音樂劇。能有這次共製機會,全靠林奕君單打獨鬥闖出來。

 

台灣製作音樂劇大不易

林奕君從小念音樂班長大,卻對當專職演奏者沒興趣,高中時在課堂上看了《悲慘世界》音樂劇錄影帶,驚覺「台灣怎麼沒有這樣的演出」,之後到英國學外國人怎麼做音樂劇,拿了文化藝術研究所碩士,回台灣在藝文機構工作幾年後,2010年決定創立AM創意,實踐她的音樂劇夢想。

不過也因為孩子的誕生,林奕君慢慢將公司經營重心從行銷「劇團」轉移到跟親子「藝起玩」,製作音樂劇、開繪本工作坊、辦教育營隊、兒童音樂劇夏令營,還跨足到電視頻道作青少年節目。不斷創意發想,開發各式表演形式與課程,一路製作了《重返熱蘭遮》、《屋頂動物園》、《小太陽:一個家的音樂劇》、《音樂消失的秘密》、《佩佩的尋寶之旅》、《我的媽媽是Eny》等家庭音樂劇,這些製作幾乎是盼隨著陪著林奕君的孩子一起長大。

然而在台灣做戲不容易,更何況是成本較高的音樂劇。天作之合劇場藝術總監冉天豪就提及,製作一齣原創音樂劇,就有3個層次是觀眾看不見的成本:創作、製作、行銷,尤其製作層面細節最多,「有太多看不見的人力。」撇除資金層面,劇團往往在花了這麼多的時間、人力成本之後,又得面臨演出場館及檔期太少的困境。

林奕君表示,先不提一齣音樂劇至少要演到第二輪才可能回本的問題,單是一齣戲在一個場館要能演出到2週都很不容易,「最大問題還是出在台灣場館太少」,好的場地大家都想排到檔期。再加上台灣現行的場館,只能勉強符合音樂劇演出所需的規格,AM創意引進的2.5公尺大恐龍偶,有些場館根本放不下,在台灣做音樂劇,也變得有所限制。

擁有夢想的人,熱情總是很難被澆熄,「台灣市場環境被限制住,如果我們還陷在死胡同,不就被框架住了!」為了找出路,2016年林奕君得知中國合肥舉辦亞洲音樂劇論壇,二話不說,買了張機票就飛過去,毫無人脈的她,靠著一張又一張的名片,認識了韓國音樂劇製作公司Culture Holic,締結《恐龍復活了》中文版台韓共製的合作計畫。

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劇場舉行「與龍共舞分享會」,劇中恐龍化石偶公開亮相,呈現出結合奇幻、冒險、歡樂的音樂劇「恐龍復活了」。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2018年8月29日

 

把台灣的創意,轉換成可獲利的價值

相較很早就投身音樂劇製作的林奕君,賴建沅反而是到了後期才被音樂劇的魅力給吸引。他雖然從沒到過美國百老匯看劇,但光是今年到韓國走一趟,就被韓國音樂劇產業鏈的發展給懾服,「不只是舞台絢麗、劇本深刻,音樂劇的聲光效果比電影還要強」,也讓學MBA的賴建沅開始思考,「怎麼把台灣的創意,轉換成可獲利的價值。」

2017年AM創意製作《我的媽媽是Eny》,音樂劇講述一個三代同堂家庭中,上班族媽媽分身乏術,找來印尼籍傭人Eny幫忙照料家中失智老人,因而引發外籍移工、雙薪家庭、教養小孩等問題。這齣音樂劇首演時只在北中南共演了14場,卻獲得共鳴,賴建沅說,「故事來自生活周遭發生的真實故事,普遍說出大家的心聲。」題材也受到新加坡「聖淘沙名勝世界」青睞,還把《我的媽媽是Eny》改編成新加坡版本。

有別於台南人劇團和瘋戲樂工作室共同製作的音樂劇《木蘭少女》,同樣也受聖淘沙名勝世界邀請,但卻是以定目劇形式在新加坡連演36場。聖淘沙名勝世界買了《我的媽媽是Eny》版權,邀請林奕君到新加坡當執行製作,再找新加坡當地演員演出,「等於是買了引擎,再請AM創意出技術,幫他們訓練演員」,成為台灣第一部成功賣出音樂劇IP(Intellectual Property)的最佳案例。

有了這次經驗,為林奕君、賴建沅打了一劑強心針,「台灣不是沒有能力做到,但市場經濟、商業行為放在台灣表演藝術圈,根本不適用,台灣表演藝術圈,還不是一個市場經濟,更談不上產業。」

 

眼光放遠 有創意也要懂經營

賴建沅觀察到,台灣的表演藝術創意能量無限,卻缺乏懂得商業經營的人來操作。5年前他加入AM創意後,把公司的18名員工分成行政、財務、人事、整合行銷、創意設計、教學培訓、演出製作等部門。在製作一齣新戲前,公司先評IP要達到的目標,「假設一個IP要花五年時間攤提成本,會把演出期程拉長,若要分攤製作成本,演出場次就得夠多」,相對也得提升行銷預算、談異業合作,締結更多曝光的機會,「當規模做大,周邊商品就值得開發,受眾也會變多,擴大會員數量。」

賴建沅說,「一旦把事情放長遠思考,就不會汲汲營營只做短期的事情」,AM創意現在思考的不單只是在台灣能演幾場,也把視野放諸海外,主動向世界各地推銷自己的作品。林奕君製作的《屋頂動物園》,在台灣除了衍伸出版音樂專輯、繪本,今年也到北京保利劇院演出,「都是我們主動談來的。」尤其《我的媽媽是Eny》售出海外版權,補貼團隊不少營運成本,賴建沅說,「一旦這樣的通路越來越多元,前置作業就會做得更大膽。」

AM創意的大膽,展現在才剛從韓國運來8隻恐龍偶,「價格可以買得起一台進口休旅車」,林奕君說得一副家當全都丟下去的模樣,不過她放眼的還是未來。第一階段《恐龍復活了!》在台灣演出後,今年底她會帶著這齣音樂劇再到新加坡演出,下一階段林奕君還希望能把《恐龍復活了!》推到澳洲,帶領台灣音樂劇走出新局面。

 

素人出身 冉天豪勇闖音樂劇江湖

冉天豪(冉天豪提供)

 

另一個正在試圖打開台灣音樂劇新局面的冉天豪,很早就認定「音樂劇本來就是商業化」,只是身為作曲家的他,心裡有一把衡量藝術的尺,「哪怕題材再商業,合格、有厚度的音樂,不會有藝術和商業對衝的問題。」

政大英語系畢業、從沒受過正式音樂學院訓練的冉天豪,只因為高中時著迷於歌劇、音樂劇,自1994年大學時代開始為合唱團大量改編國、台語老歌,也曾為管弦樂團、音樂劇團作曲與編曲,2004年投入音樂劇創作,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「天作之合劇場」,擔任藝術總監與駐團作曲,至今寫了《四月望雨》、《隔壁親家》、《渭水春風》、《天堂邊緣》、《少年台灣》等共19部音樂劇,也是全球華人創作最多音樂劇的作曲家。

冉天豪的編曲全是自學而來,「只要喜歡就去鑽研。」寫台語音樂劇《四月望雨》、《隔壁親家》,不會說台語的他,做大量功課、研讀台灣歷史。他習慣先有劇本、歌詞後才作曲,「中文有音韻,先有曲再填詞,很容易跟旋律兜不上」,在他創作第二部作品《威尼斯商人》時就意識到這件事,成立天作之合後,也要求編劇、歌詞家、作曲家三人要密切溝通,「音樂劇是把這三個創作者綁在一起的藝術。」冉天豪也希望透過每齣新戲,在台灣建立系統化的音樂劇製作流程。

 

隱形、行銷成本高 有人認為不入流

不過在部份文化界人眼裡,仍然不把音樂劇視為一項藝術,就連冉天豪當初在寫《四月望雨》時,音樂圈直接有人點名他寫的東西「不入流」。或許在美國百老匯的影響下,音樂劇總被視為通俗且商業,連帶被視為沒有論述價值,許多人會認為音樂劇的藝術價值較低,認為走商業化就不是藝術,不過對冉天豪而言,「音樂劇本來就是要走進民眾,是一項平民藝術,本來就是商業化。」一語道破迷思。

更何況音樂劇有多「隱形」成本,以天作之合製作的中、大型音樂劇來看,一齣音樂劇至少需要動用到100人,包括最基層搬道具的黑衣人、歌隊演員、現場樂手,這些都不在觀眾可見的範圍視線內。

(天作之合劇團提供)

(天作之合劇團提供)

 

另一塊被忽略的成本則是行銷。數位時代,新媒體發展快速,冉天豪坦言,「我們幾乎已經捨棄傳統行銷,不印DM、不上電視宣傳、也不太開記者會,這些影響力太低,轉換成實際購票的比例太低。」團隊把時間精力鎖定在投放臉書廣告,「但也要下的精準,不能浪費任何一分錢,轉換率才會高,才能找到對的觀眾,讓那些沒看過你的戲的人,未來都有可能成為忠實觀眾。」冉天豪不像一般音樂家只埋首於創作,務實地聊行銷手法。

尤其他明確知道,劇團不可能靠政府補助維生,認清以現行的補助條例下,音樂劇無法被歸類,「到現在天作之合不主動申請補助,不是我們多了不起,而是想要把民營劇團先扎好根,自己先養起來。」冉天豪也清楚知道,「一旦要走商業劇場,存活下來的鐵則就靠自己的實力賣票,找到企業支持。」

 

累積本地觀眾 開發新客群

冉天豪認為音樂劇在台灣可以長久發展,「20年前我就看到台灣流行音樂即將走入死胡同,過於商業操作,不看重創作本身,減損流行音樂美好的本質」,而當時他就認為,音樂劇將會成為未來的大眾娛樂文化。

(天作之合劇團提供)

 

現階段他除了持續創作,9月也將推出新作《飲食男女》試演會,光是籌備這齣戲,冉天豪就花了3年,製作費少說新台幣1200萬至1500萬元,即使在台灣賣票困難,冉天豪還是帶著一批年輕人一點一滴的建立工作模式、開發新客群,尤其天作之合的戲走都會風,《天堂邊緣》、《寂寞瑪奇朵》都可適合第一次進劇場的入門音樂劇,「要先累積本地觀眾,讓看音樂劇成為他們的習慣,第二階段才是開發觀光客。」

近期新加坡聖淘沙名勝世界也來談這兩齣戲海外邀演,但冉天豪算得精,「只有賣IP才會賺錢」,後續如何合作,都有無限可能。

(本文主照片《黑膠男孩》劇照由天作之合劇團提供)